近年來,在各國加大對環境保護的背景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的使用占比不斷提高。 “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從2013年7月10日起,國內上調非居民天然氣價格,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存量氣價格比新增氣量的價格大概低0.8-0.9元。在消費需求兩位數增長和天然氣價格上漲情況之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我國三大石油巨頭,正加速天然氣全產業鏈布局,在上游爭搶海外氣源,下游“跑馬圈地”LNG加氣站,涉及資金投入將超萬億元。
尚普咨詢行業分析師認為,天然氣價格提升,以及持續的價格上調預期將對整個產業鏈產生積極的價格訊號。總的來說,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在盡量降低對居民影響下,按照更為市場化的取向,利用價格訊號鼓勵上游的天然氣生產及進口供應,緩解國內外價格的倒掛導致進口天然氣持續虧損的狀況,并引導下游終端用戶合理使用天然氣,對整個產業鏈的長遠發展都有正面影響。而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受惠價格上調的天然氣生產商,油氣服務商以及城市天然氣分銷商都可以帶來難得的投資機遇。
尚普咨詢在《2012-2016年中國天然氣及LNG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由于中國與世界水平的差距和國內使用量的高速增長,未來天然氣發展存在廣闊市場空間,隨著天然氣進口量的日益增加,對上游供應和價格的控制愈發顯得重要。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化程度較高,隨著各國需求量的增加,上游擁有對價格的絕對話語權。“因此,油企海外發展方面要從參股轉變為控股,爭取控制天然氣價格源頭主動權。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率先上調意味著天然氣價格上漲已是必然。但如果天然氣行業的結構和監管不進行改革,單純的價格改革只會淪為壟斷企業漲價的代名詞,改革成本最終又會讓下游使用燃氣的企業和消費者承擔。因此在天然氣價格上升引起的供應量增加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注意合理調控,使上下游市場達到平衡,促進天燃氣行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