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春節期間農業部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賠償標準,但此舉并不能擺脫對康菲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中國”)的質疑。1月30日,公益訴訟律師賈方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在具體的賠償標準、流程等公布前,其將繼續進行針對康菲中國的賠償事宜。
另一方面,面對外界的質疑,昨日有媒體援引康菲中國相關人士的話稱,“該協議提出的方案由農業部建議,康菲石油非常尊重農業部在此事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建議,公司也認為這一方案更為快捷。”媒體還援引該人士的話稱,如漁民不接受農業部的方案,“完全有權繼續通過法律途徑繼續索賠”。
康菲賠償10億元
自去年6月渤海灣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及確定康菲中國的“主體責任”以來,坊間有關要求康菲中國、中國海洋原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對渤海灣生態環境和沿海受損漁民賠償的呼聲就不絕于耳。對于這些呼聲,去年9月19日,康菲中國曾對媒體表示,將設立兩項專門的渤海灣基金,“其中一項是環境基金,另外一項則是賠償基金”。
但作出承諾后,康菲中國卻“雷聲大、雨點小”,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直至今年1月25日,有關賠償的消息才正式進入“務實”階段——農業部在官方發布新聞稿稱,“經過行政調解,農業部、中海油、康菲中國及有關省人民政府就解決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漁業損失賠償和補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新聞稿稱,康菲中國將出資10億元,用于解決河北、遼寧省部分區縣養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漁業資源損害賠償和補償問題,同時,康菲中國和中海油從其所承諾啟動的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基金中,分別列支1億元和2.5億元,用于天然漁業資源修復和養護、漁業資源環境調查監測評估和科研等方面工作。
不過,據此前中國新聞網的報道,“樂亭107名養殖戶狀告康菲損害賠償案”的代理律師趙京慰稱,農業部所協調的10億元可能不是針對所有漁民的賠償,“因為如是針對所有漁民,應得到所有漁民同意”。報道還援引他的話表示,“他所代理的漁民沒有提過政府協調的事宜。”
賠付標準如何計算
在賈方義看來,10億元的賠償數額有點讓人“看不懂”。他說,至少從目前公開的信息看,何時賠償、如何賠償、賠償范圍及相關的流程等,暫時都不明確,“尚比較虛”。
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冬律師持相同看法,最關鍵的是,“10億元的賠償金額是如何計算得出的?”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對于環境污染的評估,要以大量數據為基礎,需要極為專業的技術評估,“但此次無論農業部還是康菲中國,對于金額的細則都未作出說明”。
有專家預計,渤海要恢復其受污染前的生態可能至少需要30年時間。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也曾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渤海灣是中國的內海,自凈能力較弱,同時,渤海灣周遭人口稠密,水產品的產量也比較高。
對此,賈方義認為,10億元的賠償不足以彌補損失。一方面,生態受損,國家本就是受害者;另一方面,就各地數據看,僅在河北,養殖戶主張的賠償金額就遠高于10億元;再者,對于受損漁民來說,按什么標準賠付等都是大疑問。
康菲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據農業部、康菲和中海油的三方協議,該款項將通過受影響的相關省份受理索賠,不久可能會出具體受理方案”。
漁民將繼續索賠
與此同時,賈方義對記者表示,其代理的29位漁民訴訟案將繼續進行下去,“不會中途放棄”,“尤其是,還要考慮代理漁民不接受現行索賠標準的后續方案”。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公布賠償金額后,天津海事法院接受了河北29位漁民對康菲和中海油的索賠訴訟立案。據透露,在《應訴通知書》中,29位養殖戶控訴康菲和中海油賠償因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而造成的養殖損失,稱“因污染環境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共計2.35億元”。
與此同時,另一位律師趙京慰也對媒體表示,相關調解必須是在當事雙方都同意的前提下進行。但他認為,該調解從法律框架來看“存在瑕疵”。據先前公開的資料,趙京慰正在代理107位漁民向康菲中國索賠4.9億元的經濟賠償訴訟案,但該案尚未立案。
不過,對于訴訟前景,吳冬仍持消極態度,因為此前上百名漁民曾四次進行索賠訴訟,但都沒有結果。同時,就目前政府和康菲的做法來看,訴訟也會是一場持久戰。
但賈方義強調,雖然牽扯到了各方利益的博弈,索賠過程可能“相當曲折”,但不會讓訴訟“不了了之”。
轉載于《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