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這么神奇的水泥嗎?它像有生命一樣,內部有了傷痕能自愈;受到擠壓,不開裂而是彈回去自動堵住空隙;施展“輕功”后,一大塊水泥就那么靜靜地漂浮在水上……
賦予水泥這種特性的是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津中油渤星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渤星)。其是中國石油海洋工程公司旗下的一個二級單位,主要從事固井、鉆井液和防腐保溫技術的研發,油井水泥外加劑等產品的生產銷售和現場技術服務業務,在業界最出名的當屬固井業務。
國內各鉆探公司都有固井隊伍,國外大石油公司對固井市場也多有涉足,這還不算為數眾多的民營隊伍。如此形勢下,一個不到200人的渤星,近年來產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人均年產值超過200萬元,它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突圍”的?
“高新精尖特”技術是開路利器
提起固井,人們通常認為就是用水泥把石油套管和井壁封固在一起,很簡單。可是如何讓水泥經受住幾千米井下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返到常溫段還能正常凝固,如何讓水泥能在海底低溫且松散的淤泥中快速凝固,如何讓水泥能經受長期的腐蝕,如何讓水泥密度達到水的3倍仍具有良好的流動性等一系列難題若得不到解決,就無法保證固井質量。而固井質量是鉆井工程三大質量之一,也成為國際石油公司角力的一個戰場。
“渤星始終致力于復雜固井技術和外加劑研發,走的是‘高新精尖特’技術發展之路,從而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公司經理張其濱這樣明確了市場定位。
對此,固井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劉愛萍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我們是專治疑難雜癥的醫院,不光開處方,還有特效藥。”
多年來,渤星緊跟中國石油勘探開發步伐,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中,打造了一系列技術利器。
隨著油氣越找越深,井底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強,上下溫差也越來越大,有的井還上部噴下部漏。這對固井水泥漿的耐高溫、密度和緩凝固等性能要求更高。也許只解決一個問題不算太難,可要用一種水泥漿解決幾個甚至十幾個難題,就像要用一劑藥治療多種疾病,這就難上加難了。
不過渤星有自己的絕招。渤星研發了各種外加劑,這些“藥引”加入水泥后,水泥就能變成耐高溫、高密度、大溫差等特殊水泥漿,加之配套的深井固井工藝,可以很好地解決各種難題。
今天的渤星“武器庫”里琳瑯滿目:對付因地層應力引起的水泥開裂和微裂縫,有智能自愈合水泥漿;對付工效要求極高的灘海人工島叢式井作業,有十幾分鐘就可速凝的水泥漿;還有在人工壓裂、熱采等外力下不開裂的彈性水泥漿,有防止在水平井段發生沉降的零游離水水泥漿……
眾多高新產品背后是豐碩的科技成果:復雜油氣井固井技術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6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重點新產品15項;公司形成技術標準30余項,通過了API Q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產學研一體化成就先人一步
如此豐碩的科技成果,渤星的孵化器是什么?
“發揮產學研一體化優勢,是我們保持持續創新、技術領先的源泉。”張其濱說。
渤星下屬的固井技術研究所和固井技術公司分別負責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它們被緊緊地綁在一起。在同一個新技術研究項目中,既有研發人員又有現場服務人員。在新技術推廣項目中,技術和營銷人員也會并肩作戰。有時,在現場遇到難題,一個電話就會得到技術人員指導,或技術人員趕到現場直接參戰。每年公司產研交流會就有10多次。
同時,渤星“走出去”,關注前沿固井技術,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天津大學等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交流關系,進一步增強了研發能力。固井技術研究室是集團公司鉆井工程重點實驗室及油氣鉆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分支機構。“十二五”以來,渤星承擔和參與國家級、集團公司級固井專業課題15項,固井技術成果轉化率近100%,許多技術都是當年研發當年推向市場,這讓渤星成為行業領跑者。
產學研高度融合的體制優勢使渤星牢牢把準市場脈搏,產品和技術適銷對路。如油井水泥降失水劑,2002年研發以來,市場需求旺盛,每年為公司創造3成的產值,加上相關配套技術,所創產值達公司的7成。渤星在國內最先開發出合成抗鹽降失水劑、新型化學泡沫水泥等產品,率先開展耐鹽膠乳、抗腐蝕特種膠凝材料、深水固井膠凝材料等方面的研發工作。公司形成16項固井技術、18套固井水泥漿和19個系列固井技術產品,在高溫防竄固井、大溫差固井水泥漿等技術方面占據國內外市場制高點,水泥環完整性和水泥漿防竄評價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
這一優勢也使渤星公司具備了與國外大石油公司同臺競技的底氣。2008年,中國石油在龍崗地區固井遇到了“硬骨頭”。這一地區氣井深度達到7000多米,高壓、長封固段,同一地層又噴又漏,安全密度窗口窄,固井難度極大。中國石油邀請國外兩家著名石油公司和渤星三大高手“華山論劍”。結果,在了解技術難度后,其中一家外國石油公司主動退出。渤星毅然接手劍門1井固井技術服務任務,技術骨干盯在現場,即使“5·12”大地震也沒退后半步。半年時間完成3次關鍵固井作業,固井質量全優,主要指標全面優于外國石油公司。渤星品牌一舉叫響川渝大地,訂單一份接一份,完成該地區13口井固井技術服務。這一業績得到集團公司的肯定。
近年來,渤星為四川龍崗、松遼深層、玉門酒東、青海澀北等國內重點項目,以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甘納、哈薩克斯坦北布扎奇和肯基亞克鹽下等海外勘探開發項目,提供水泥漿技術方案設計及現場技術服務,足跡遍布國內26個油氣田、海外26個國家66個項目。
為進一步發揮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優勢,海洋工程公司即將與塔里木油田牽手成立研究機構,共同解決油田復雜結構井固井等技術難題,實現互利雙贏發展。
沃土孕育新苗
走進渤星,你會發現,其之所以成為中國石油固井王牌勁旅,離不開腳下一片沃土。
渤星固井的前身是中科院工程力學研究所材料室,這里的技術人員傳承了老一輩專家的遺風,愛國心、求知欲成為他們的行為哲學。當記者問劉愛萍,有了一身本領,會不會去外國公司時,他語氣堅決,肯定不去!他說,去外國公司固然能拿高薪,可那是給外國資本打工,成不了大事。咱們是在給國家和民族做事,很有意義。
中國石油一位資深專家說,渤星復雜井固井技術雖然和外國大石油公司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有不足,但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外國大石油公司才不敢在中國市場漫天要價。這也許就是劉愛萍們為之奮斗的意義。
渤星對科研持開放態度。在單位組織立項的項目外,公司鼓勵科技人員自己立項,無償使用各種設備設施和辦公場所,還可以申請科研費用。公司還派專家給予指導、修正,適時進行項目評價,通過者可以上升為單位立項。
為鼓勵創新,渤星規定:科研成果投入市場形成效益后,前3年按一定比例給予研究者獎勵;3年后,如果升級為全新技術,經鑒定后,繼續按比例獎勵。技術人員發表論文、項目獲得專利等都有獎勵規定。在渤星收入最高的一定是技術人員。只要是促進科技工作的,公司很舍得投資。每年拿出收入的10%作為科技投入,遠高于一般高新企業。
沃土育新苗。一系列機制讓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填補一項項國內空白,創造出一個個國內第一,渤星“高新精尖特”之路也隨之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