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國企改革成為新的關注點。國有企業在市場與政府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愈發引人關注。延長石油集團這個從陜北老區發展壯大的地方國企,正在不斷探索改革的路徑。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賀久長。
嘗試“走出去”
與殼牌深化加油站合作
《中國經營報》:在油品終端市場,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巨頭都在全國范圍跑馬圈地,布局加油站。作為加油站業務的后起之秀,延長石油加油站業務起步雖晚,但發展勢頭較快,特別是今年,延長石油在陜西將建設200家加油站,目前進展情況怎樣?
賀久長:現在進展得很順利,我們正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沿線尋找建設加油站的合適地址。其中涉及一些地市建設的改動,總體來講是按計劃進行。加油站基本都是在陜西省內的。
我們在加油站領域和殼牌開展合資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殼牌具有油站經營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服務體系,我們具有高品質油品的生產保障能力,通過良好的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目前我們的合資油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中國經營報》:除了合作模式上的變化,國有企業的升級轉型,還需內在的根本性變革。國際企業每年都有大批經費用于科研,延長石油的科研投入是什么情況?
賀久長:我們不能只是做行業的追隨者,也要做行業的領先者甚至引領者。前幾年我們每年的科研經費,也就是兩三個億,逐漸提高到40個億,2013年提高到72個億,今年提高到80個億,這個幅度非常大。我們關鍵在技術進步里面做什么呢?我們把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進行(中試)放大再工業化,在這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過去大家喜歡直接引進已經工業化、成熟的技術,這樣省力,也沒什么風險,但這樣在技術上、工藝上只能是走在人家后邊。這幾年我們構建了同陜西以及國內科研院所、公司等機構的產學研聯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就在這個領域不斷地下功夫,我們現在擁有一批能夠盡快產業化的技術,所以這一次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型轉變。
賀久長
《中國經營報》:談到延長石油,我們自然將其定位在陜西省,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已經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出發了很久,延長在”走出去”的問題上有哪些動作?
賀久長: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是一個油、氣不多、煤相對多一點的能源結構,延長也是一個做能源的企業,而且作為一個國有企業,有責任為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做貢獻,現在我們經歷了百年,從幾萬噸做到一千多萬噸,現在發展受到了資源的制約,怎么去保障國家的能源需要?也確實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
我們的基本做法是,第一,現有油田的采油方面,我們做了穩油的戰略,通過科技進步,把現有油田的采油規模穩住,繼續穩定一個千萬噸級的油田。第二,積極地向海外擴張,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境外也收購了一些油田,也收購了一些資源,已經開始開展一些有序的工作,應該講前景還是不錯的。
《中國經營報》:我們看到,新階段對國企轉型的要求,除了國計民生的責任外,還要求國企在模式上增加創新性和靈活性,延長石油是一個百年企業,這條大船是如何為自己制訂航線的?
賀久長:轉型升級應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應該永遠在路上。十八屆三中全會黨中央提出了轉型升級的要求,對于石化行業,尤其對延長是恰逢其時。一些關鍵技術或者說現在的生產、經營甚至一些理念,管理的理念,也都是跟著世界的大潮流在走。
延長是一個百年老企業,過去是以石油的開采為主,逐漸發展為集油、氣、煤等資源勘探、開發、加工、綜合化工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此外圍繞主業適度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但是,作為一個以油為主的公司,經過長期的發展,資源的制約愈來愈凸顯,怎么辦?這是延長思考的關鍵問題。
我們形成一個共識,延長要繼續往前走,必須轉型升級,同時把焦點聚集在依靠技術進步上,我們試圖由一個資源依賴型企業向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型的企業轉變。在發展模式上更加注重產業創新、產業結構創新、資源組合創新,突顯延長特色;在發展方向上更加注重與國際接軌,走國際化道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強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布署,在經濟增長“新常態”下石化行業供需關系結構所發生的變化,使我們更加堅定推動企業新一輪轉型升級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