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日,大慶薩北開發區北2-丁5-斜25井等3口大位移定向井投產半年,平均單井日產油15噸,含水率50%。“這3口井能在斷層處找準位置,是大位移定向井的功勞。”大慶油田采油三廠地質大隊攻關隊主任陳奮說。
經過多年攻關,大慶油田結合井震資料,應用精細油藏描述技術,對地下情況的認識更加清晰,發現斷層邊部很有潛力。“過去,單獨依靠測井資料,對地下斷層發育情況的認識存在局限。綜合考慮套損、鉆遇斷點后可調厚度減小等因素,在斷層區多采取非均勻布井,部署井位一般距離斷層100米以上。現在,對斷層發育狀況認識更加清晰,知道斷層在哪里。這為斷層區高效挖潛奠定了基礎。”陳奮介紹說。
據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震解釋二室主任工程師司麗介紹,大慶油田已全面完成大慶長垣油田65個開發區塊、1487平方公里的三維精細構造解釋和三維地質建模工作,實現了井震信息精細匹配。僅大慶長垣喇薩杏油田主要目的層中的斷層就有1300多條,斷點得到組合歸位,斷距3米以上的斷點組合率由78.5%提高到94.3%,對斷層的形態、組合方式等認識得比較準確,并發現斷層的遮擋部位是剩余油存在最多的部位之一。這項技術指導大慶老區擴邊,發現新區塊12個,增加地質儲量2500余萬噸。
大位移定向井屬于斜井,傾斜角度在20度至60度之間,是介于直井與水平井之間的一種井型。將其布在斷層邊部,與斷層平行,井的軌跡與斷層面始終保持同樣距離,能最大限度挖潛斷層邊部剩余油。“大位移定向井是周圍直井產量的3倍至5倍。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大位移定向井在不同傾角、不同斷距的斷層區的適應性,明確斷層區剩余油分布規律,以實現布準井、挖潛更多剩余油。”陳奮介紹說。隨著對斷層邊部認識越來越清晰,在斷層邊部布井也越來越多,對鉆井技術提出了新要求。
與非斷層相比,在近斷層實施大位移定向井鉆井風險更大,更容易發生井漏、坍塌、卡鉆等事故,因此以前很少在斷層附近布井。如今,隨著近斷層挖潛增油鉆完井技術的成熟,近斷層開發成為可能。以大慶鉆探三公司為代表的鉆井施工,在斷層破碎帶井壁穩定技術、大井斜小靶柱連續靶點井眼軌道精細控制技術、大斜度井斷層取芯技術、近斷層大斜度井完井技術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并完成多口實驗井,鉆井成功率達100%。
大位移定向井的成功投產證明斷層邊部大有潛力可挖,為高效挖潛斷層邊部難采儲量提供支撐。目前,開發布井由“躲斷層”向“找斷層、靠斷層”轉變,井位與斷層安全距離由過去的100米減至目前的30米。大位移定向井為大慶油田開發同類油藏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