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單井日產量超百萬立方米的克深8區塊,17口井日產天然氣達到110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超深層單井產量最高的區塊。
面對塔里木盆地復雜的地質工程條件,今年年初以來,塔里木油田創新科研思路,堅持精準開發,在技術、管理上齊頭并進,實現天然氣開發提質增效。
庫車山前深層氣是塔里木油田天然氣增儲上產的主戰場,具有埋藏深、溫度高、壓力高、儲層橫向連續性差等特點。要將天然氣從埋藏于地下近8000米的火山巖中采出,這就需要科技大顯身手了。目前,塔里木油田在天然氣開發技術上,開展了地質工程一體化提產技術攻關,建立了儲層改造設計方法,解決了裂縫性致密砂巖氣藏自然產能低的難題;開展全生命周期井完整性攻關,超高壓氣井完好率由63%提高至89%;牽頭編制的中國石油井完整性規范系列的完美收官,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天然氣開發之路越走越寬。
博孜區塊是塔里木天然氣勘探的主力區域之一。幾年前,這個區塊的氣井產量只有十幾萬立方米,遠遠達不到設計要求。今年年初開始,塔里木油田基于地質力學研究成果,在博孜104井使用裂縫性致密砂巖氣藏縫網改造技術投產,產量提高到50萬立方米以上,打開了這一區域的勘探局面。
“采用這一儲層改造技術,解決了塔里木裂縫性致密砂巖氣藏自然產能低的難題?!彼锬居蜌夤こ萄芯吭核峄瘔毫蜒芯渴腋敝魅螐垪钫f,“今后,我們還要讓技術增效的雪球越滾越大。”
針對天然氣井超深、高溫、高壓的特點,為打好庫車山前增儲陣地戰,塔里木油田摸準超深井的“脾性”, 不斷優化酸化配方,改進壓裂工藝,定型了庫車山前砂巖裂縫型氣藏改造設計方法和工藝技術。塔里木油田加重型酸化液的使用,大大削減了山前高壓氣井壓裂的施工風險。以克深8區塊為例,通過酸壓之后平均產量是改造前的4.8倍,單井日產增量高達45至50萬立方米,建成了年產35億立方米的稀井高產氣田。
新工藝試驗推廣應用,成為增效好幫手。塔里木油田加強關鍵技術研究,集中力量組織防水、控水、治砂等項目攻關, 彰顯了工程技術對穩油增氣的支撐作用。大北2井用連續油管+酸液進行井筒酸化解堵作業,疏通了生產通道,用5毫米油嘴求產,油壓61兆帕,日產天然氣20萬立方米。
一系列配套技術成為天然氣井提產利器,截至8月21日,塔里木油田累計向下游銷售天然氣142.2億立方米,多銷14.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4%。